早春野外钓鱼需要知道的七个常识
早春指立春后头一个月,也是春天和全年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大约在阳历2月初至3月初。早春的气温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变数较大。因此,出钓必须观天色,还要选好钓时,钓场、钓点、钓具、钓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钓法,才能钓到鱼。
一、要选好天气
温度是鱼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选择气温适宜的天气是早春出钓的基本前提。实践证明,天气晴朗,光照较强,气温攀升,微风或刮2~3级的东南风最好。这样的天气水温升高,溶氧充足,鱼儿四处活动,觅食积极,胃口好,爱咬钩。此外,下面几种天气鱼儿也爱咬钩:一是昼夜温差较小的天气;二是连续多日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三是虽是阴天但气温并没有明显下降的天气;四是久阴变晴、久晴变阴的转折性天气;五是寒流到来之前的天气。但以下几种天气不适合早春垂钓,即一是连续下雨的天气,导致水温下降,鱼不爱活动,也无心觅食;二是刮强风的天气,导致鱼受惊,都深卧水底不吃不动;三是夜间气温低而白天气温高的天气,鱼非常不适应,也不爱进食。
总之,早春出钓要视天气状况而动,适者而行。因为“出门看天色”对于早春出钓尤为重要。
二、要选好钓时
早春钓鱼就一天的时段来说,早晚不宜出钓,只能钓白天。因为早晨和傍晚气温偏低,导致水温必低。鱼感到很不舒服,没有进食欲望,基本不活动,这与冬钓基本一致。白天出钓的最佳时段为上午9时后至下午15时前,这段时间气温高,光照强,水温自然也会上升。鱼感到暖和,活力大增,便会四处游动,寻找食物充饥,此时垂钓正合时宜。但这是指风和日丽的天气,如果是阴雨天气或是刮强风天,整天都不适合垂钓。
三、要选好钓场
早春出钓选择钓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水面较小的静水塘。这种塘吸热快,散热慢,水温高,存鱼必多,也爱吃食咬钩;二是塘里的鱼儿密度大,;三是地势低,水位深,周边有树木。这样的塘强风吹不进来,水温一般不会明显下降,加之水深藏鱼也必多,适合守钓,不必东挪西走;四是水中水草多。鱼大多喜草,有草必有鱼。
四、要选好钓点
早春选钓点要做到“四个结合”,即钓深与钓浅相结合,钓草与钓光相结合,钓静与钓动相结合,钓底与钓浮相结合。以上“四个结合”关键是把握好转换的时间,要以气温变化为依据。比如上午初到钓场时可钓深、钓草、钓静、钓底,待光照强水温上升时,便可改钓浅水、明水、下风和半水。哪里有鱼就在哪里下钩,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五、要选好钓具
早春钓鱼要用短节软调竿,用2.7米或3.6米均可。用细线、轻坠、小漂和袖钩,主线1号,子线0.6号,长5-8厘米。漂用星漂或立漂,星漂适合钓浅水,立漂适合钓深水。坠宜小而轻,其重力要与漂的浮力相匹配。钩用3-5号。
初春钓鱼千万不可用粗线、重坠和大钩。因为初春的鱼儿,生理机能和身体状态尚未恢复最佳,吃口既小又轻,加之鱼儿本来就生性胆小,吃食文静,故必须调灵,避免和减小空竿。
六、要选好钓饵
鱼儿的食性多为杂食性,荤素都吃,香甜酸臭生豆腥都不拒。但就初春来说,用荤饵比素饵效果更好,用腥香味比用其它味更受青睐。因为经过漫长的冬季,鱼儿储存的营养和腹中的食物已消耗殆尽,它急需进食补充身体所需,而荤食富有较多的蛋白质,鱼儿最爱吃。如果用面食钓,必须掺上30%的虾粉或羊血粉,使饵的腥味加重变浓,也会受到鲫鱼欢迎。
七、要选好钓法
初春天寒水凉,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水生植物尚未抽芽,浮游生物也尚未繁衍,鱼在水中一时很难找到食物果腹,如果此时偶遇钓饵,它是不会放过的。
初春钓鱼其钓法无非是走钓、守钓、底钓、悬钓、逗钓、拖钓等,鉴于初春的鱼摄食能力差,行动迟缓,吃饵口轻的特点,采取逗钓和拖钓效果最好。
逗钓就是投竿后,若半天无鱼问津,可时不时地向上抬竿再放竿,反复做几次。意在人为制造动态,利于鱼儿及时发现钓饵并吃饵。但要注意抬放的幅度不宜过大,动作不宜过重,频率也不能过快。
拖钓是待钓饵落底后向回拖拉,拖一段停一会儿,拖拖停停,时拖时停,这与逗钓的原理一致,也是人为地制造动态,诱惑鱼追饵吃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