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鳞影新秀吴门争辉——原杂志文章

钓鱼123张炎冰1970-01-01

盘点2014年,有几个人名是必须记住的:周通、周达、杨晓路、何伟新……80后或70年代末出生的新一代钓手,虽然说不上人才出众,技术拔尖,但已具备了冲击高手、大师,问鼎中原的能力和实力。

且来说说何伟新——

1979年出生,江苏无锡人,原为水泥厂驾驶员,2007年迷上手竿钓鲢后辞职经商,在毗邻常州的胡埭镇开设何叶青青渔具店。之后埋头苦练,钓混养钓对象鱼,玩抛竿。2010年加入竞技钓鱼行列,曾先后入围本刊数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总决赛,成绩平平。2012年拜师知名钓手吴文利,在师父的调教下,从纠正抛钩提竿动作开始,继而识饵辨饵,掌握不同鱼情的基本钓法,增强应变能力,抛弃休闲钓鱼养成的方式、习惯。自此技术精进,入选并追随师父代表鳞影竞技队参加各类各级钓鱼比赛。

主要成绩:“庐阳杯”2013-2014年度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团体亚军;与吴文利、周通搭档代表南京市获2014全国钓鱼锦标赛(北大荒站)团体冠军,钓对象鱼第2名;2014年全国钓鲫精英赛(山西榆社站)第5名;与周通、宋忠庆搭档组成江苏锦龙三队,参加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山西清徐站),获团体亚军;另外,还有多次获得在江苏举行的商业性钓赛个人冠军。凭着以上成绩,截止去年年底,何伟新的竞技钓鱼积分达到2300分,入围“竞钓大师”行列。

拜师吴文利,入门竞技与休闲钓鱼有何不同?

何伟新说:拜师前我虽曾在镇江、无锡、常州等地举行的商业性比赛中获得过较好名次,但都是凭感觉钓鱼,输在哪里、赢在哪里搞不清,说不明白。师父指点后明白了:竞技钓快鱼,提竿不果断、欠敏捷,微弱的小动作连续几竿不中鱼就放弃了,必须改过来。跟师父学钓挺有意思的,摆下钓箱后让你由着性子钓,它在一边看并偶尔指点一下。如果提醒两次还改不过来,有动作扬竿无鱼就让我离开钓箱,他来操作了。同样的线组、钓饵,同样的鱼口在他手里就连连中鱼了;鱼不咬钩了,略微调整一下浮标,拉小饵就有口了。师父不说为什么这样做?让我悟。一天悟不出第二天、第三天再来,4-5天重复同一个动作后渐有所得了,然而换一个环境老问题又出现了。这下师父严厉了,不把习惯性动作改了不准歇手。师严徒勤,在师父的督促下休闲养成的抛投落点不准,扬竿忽轻忽重,刺鱼太猛,中鱼后回鱼快等等得到了纠正。到此时师父才告诉我:竞技和休闲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拿鱼说话,区别在于竞技不能有丝毫疏忽,更容不得懈怠,抛钩偏了5-8厘米,提竿慢半拍或放过一个动作就可能少1尾鱼。休闲没有比较,多一尾少一尾,自我感觉良好就行了。竞技一场少一尾多0.5分、1分、两场三场多2分、3分,千年老二翻不了身不是技术落后,二是粗糙,失于细节。

其次线组、钓组不够细腻。子线过粗过硬,鱼儿雾化太快,入口性差,导致信号变异,中鱼率下降。师父告诉我:钓小鱼线组一定要细,哪怕相差半个号都不行。钓尾重50克以下小鲫用0.15/0.3-0.4号线组、2号袖钩,挂鳞影野狼户外021浮标调4目,无论搓饵、拉饵,钓底、钓离底、打浮都行。钓尾重75-100克中鲫,用0.25-0.3/0.6号线组,子线60厘米对折,系3号细条袖钩搓拉随意。起初师父没有解释这样设计的道理,而是给我几种规格的线组让我调换着用,同时相隔2米摆放钓箱,以30分钟一节互换钓位进行PK。结果不用说,不管小鲫、中鲫回回都是师父胜出。然而一周PK下来我对线组的认识变了,中鱼率迅速提高,由落后1/3减少到1/6、1/7,并认准了钓小鲫鱼用0.15/0.4号线组时他才说明各中原委:1.钓鱼要知鱼、识鱼。身长2-3厘米的幼鲫吃口轻,还容易上浮,轻到什么程度?浮标不反映动作鱼就已经把钩咬住了,要精确把握饵重和由它导致的两钩下行、摆动到位以及浮标翻身的时间,期间哪怕出现不足半秒的停顿也不能放过。2.除回锅鱼咬钩谨慎,吸食轻外,幼鲫、小鲫没有记忆,不要为腥饵、香饵迷惑,更不要依赖小药;鱼饵的味型、状态一经确定就不要随意改变了。竞技钓鱼使用公饵,除了必要的辅料、状态料外,主要是凭状态拿鱼。3.把握鱼情变化规律,不急不躁,以一定之规对可能变化之鱼。首轮用饵配方:基础料40%+状态料40%+味型料20%,另外拉饵加30%-35%,搓饵加5%拉丝粉打粘后5分钟找底做窝,鱼口快搓拉结合,鱼口慢用拉饵并加快抛钩频率;鱼口变了,有一口没一口,既与线组有关也可能是饵的原因,一定之规是饵要软,钓钝一点、抓小口,鱼饵的雾化与否无关。进入第二轮后搓饵找底,但不要刻意做窝,也无须补窝,理由是前一轮的钓手已经把窝做足了,继续做窝会招之鱼口混乱。这时候技术上要注意:鱼讯多放慢频率,求成功率;鱼讯少加快节奏,招鱼。第三轮回锅鱼增多了,要变更线组,尽量用最细的线、最小的钩,同时钓饵要软要黏,放大口抓小口,弃虚口抓实口。

还有,不要贸然变招,要坚持一种钓法。钓快鱼分秒必争,见邻位钓手钓得好,上鱼快、上鱼多久模仿着调整浮标、钓饵、线组是浪费时间,必输。钓底无口改钓离底,钓中无口改打浮是却乏自信,一定之规是加快抛钩频率,用触水即化的散饵招鱼。变招要以鱼情认知为基础,例如钓底时出现鱼离底接钩,有人认为要区分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还是鱼群起离底了才能决定。其实大可不必,70-90分钟一场比赛能多中一尾鱼就赢了。机遇难得,是不能放过的。

回顾2014年的比赛,何伟新认为,让他最难忘记的是在北大荒举行的全国钓鱼锦标赛。最后一天4场中鲫得9.5分,获个人钓对象鱼第2名,总成绩第7名。是赛,师父部署:稳扎稳打,先做窝后钓底,求稳、求成功率。他依计而行,成功了并超越了数位前辈大师。最遗憾的是全国垂钓俱乐部总决赛,PK赛飞铅打小鲫鱼,在14:10的领先情况下中第15尾鱼时脱钩了,搅乱了钓线。到换上新线时原先落后的对手已追上了5尾,结果牵连全队,屈居第二。

1月4日,无锡市钓鱼协会张云海会长给记者打来电话:他约请何伟新等人去渔具城钓场试钓,问记者要不要去看一下?记者赶到钓场,掐鱼已近尾声。张会长指着一众钓手说:除下风的几位钓得还算可以外,其他都不行。不过与何伟新相比就差得远了。计数结果:何伟新82尾,居第一,第二名61尾,其他都不足40尾。自十多年前钓慢鱼出国两位垂钓大师,无锡的竞技钓鱼乏善可陈,更缺乏独树一帜的领军人物。鳞影旗下人才济济、新手荟萃,何伟新的为吴门争辉,或许会成为无锡竞技钓鱼的新起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