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历史悠久,早在13世纪,蒙古灭金,被称作金中都的金代北京城(在现在北京城区的西南一带)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体现在: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什刹海地区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己将该地区列为重点保护的二十五个历史街区之一。此外,在本地区居住着的民民少则居住了十几年、几十年,多则数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朴热情的邻里生活环境。什刹海是兼收并蓄的。小资在午后的咖啡馆里上网,歌手在夜晚的酒吧里唱歌,老人在清晨的湖边遛鸟,票友在大树下拉胡琴吊嗓子。700多年历史的银锭桥,兴于元代的烟袋斜街,前海,后海,酒吧,古玩,店铺,老字号,夜生活。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
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消夏舞会等。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野营游钓,装备比较复杂,野营装备,各式钓具,若干鱼饵,大到一顶帐篷,小到一枚鱼钩,都要考虑周到,准备齐全。
钓鱼是个系统工程,刚开始钓鱼的时候,钓不到鱼,总是想知道,人家暴连用的什么饵料。把人家的饵料要过来了,自己去钓,还是收获寥寥,回头还得想,是不是人家没告诉全乎。其实钓鱼中饵料只是众多重要环节中的一个。
中鱼后,应尽快将鱼头领出水面,用杆子的腰性、顺着鱼的惯性领鱼回来,尽量别让鱼头二次入水,二次入水就很难迅速领鱼进抄网了。抄鱼时,抄鱼者要看清鱼头的方向,将抄网放置在鱼头前进的方向,让溜鱼者将鱼领进抄网,然后再起鱼,千万别用抄网去抄鱼,那样,很容易弄惊了鱼,甚至将于捅跑,或者鱼钩挂在抄网上,造成跑鱼。
据水产学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内陆仅淡水鱼种的鲤科类就多达400多种。其中鲤、草(青)、鲫、鲢(鳙)四大家鱼分布很广,相当普遍。鲶鱼、黑鱼和甲鱼,仅次于后。
这几种鱼,其嗅觉和味觉器官的敏锐度,大大超过了人类的500多倍,所以它们在游弋觅食时,自然会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酸、甜、腥、香型的食料作佳肴美餐,各自的偏爱一般为:鲤鱼喜欢微甜型;草(青)鱼喜欢清香型;鲢(鳙)喜欢馊酸型;鲫鱼喜欢浓香型;甲鱼、鲶鱼、黑鱼喜欢腥膻型。
对于七十年代成长于北京的孩子来说,什刹海是《梦开始的地方》,是《血色浪漫》,那个时候,什刹海不过是北京的三个湖,分别是前海、后海、西海,那个时候,什刹海不过是一个夏天游泳,冬天溜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