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为鲿科,黄颡鱼属鱼类。杂食性能鱼类,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黄颡鱼,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有叫嘎鱼的,还有黄骨鱼,黄鸭叫、昂刺等叫法,是野钓时经常钓到的鱼种之一。全身黄绿色,体型较小,一般仅几两重,超过500克的少见。其身似鲇鱼,无鳞,体表布满黏液,胸鳍和背鳍长有三根尖刺,起保护作用。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得到不少垂钓爱好者的青睐。
一、外形特征
黄颡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较短,也是和鲶鱼不同的一个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 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进食较凶猛。公母颜色有很大差异,深黄色的黄颡鱼头上刺有微毒,被刺后会有部分人会有剧烈疼痛。
二、品种分类
岔尾黄颡鱼、江黄颡鱼(硬角黄腊丁、江颡)、光泽黄颡鱼(尖嘴黄颡、油黄姑)、
瓦氏黄颡鱼(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
三、分布范围
分布于老挝、越南、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珠江、闽江、湘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龙江等水系。
四、生活习性
黄颡鱼,底栖,群居,耐低温。怕光,栖息于光线较弱的隐蔽处。在傍晚、黄昏、清晨出来活动,阴雨天异常活跃。其性情贪婪,凶猛。喜食小虾,昆虫,蚯蚓,红虫。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五、钓黄颡鱼技巧
1、钓点选择
黄颡鱼怕强光,因此钓点应选在光线较弱、利于隐蔽之处。在溪涧、江河等有活水流动的水域,要选靠近岸边的缓水区和有回水的地方为钓点。此外,在堤坝或河边凸出部位的两侧,以及有微小水流进入的进水口附近水 域和岸边水草较多之处,都可作为钓点。在春初和秋末水温较低的季节,可在水体较深的湖泊或水库边缘找钓点;在夏季和初秋水温较高的季节,应在小河小溪的 浅滩边和小型池塘边沿的浅水区下钓。尤其是岸边有树木或水中有水草等可以遮光的地方,水底的腐殖质和淤泥较厚的水域,以及水底有较多深洼陡坎、乱石成堆的 地方都是好钓点。
2、钓饵选择
黄颡鱼属肉食性鱼类,其食性与鲶鱼相似,故诱饵也与鲶鱼类似。用动物性钓饵,以蚯蚓、小虾为佳。用小虾做钓饵时,应掐去其头部,从尾部进钩,大的可切断装钩。黄颡鱼食性很广,不论荤食、素食它都爱吃,钓饵也可用红虫、蝼蛄、白蛆虫、蚯蚓等,蚯蚓种的黑蚯蚓腥味较重,垂钓效果好,而且钓获的个体也更加大一些。素食可用馒头、小饭团、年糕等作饵料。
3、装备选择
手竿根据水深自选长度,黄颡吃饵迅猛,选用一般的电子漂或普通浮漂加夜光棒即可,黄颡怕光,要避免用灯看漂。海竿选用长度2.1米至3.0米稍硬的杆子,用3000的纺车轮加3号100米主线利于抛投。串钩选用伊势尼或丸世钩型,只用保留3支钩即可,黄颡在底,钩子过多时上面的钩子因已离底难以钓获黄颡。黄颡嘴大,钩号可用7-10号。手竿建议使用无倒刺钓钩,方便深喉取钩。有些钓友认为无倒刺钓钩穿蚯蚓易脱落,其实很简单,把蚯蚓一直穿到钩柄绑线上方,这样蚯蚓就不易脱落。海竿使用串钩时,夜晚必备头灯方便取鱼剪线换钩,吃口取钩浅可取,深喉直接剪断子线,保证黄颡的成活率。
-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