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清明过后好钓鱼升温一度钓深两寸

钓鱼123谭海林2014-03-22

早春季节,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惊蛰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鱼儿从深水处慢慢开始到岸边来觅食。采用糠饼打窝,长竿短线七星漂,钩挂红蚯蚓的传统钓法能取得非常好的渔获,有时候20~30厘米的水深都能钓到七八两以上的大鲫鱼。

如果连续天晴气温不断的走高,当最高温度超过20摄氏度时,鱼儿又会逐步向水深处退去。这一现象在清明之后格外明显,这时候我们对窝点的选择就应当越来越深,如何调整钓深?2013年的春季钓鱼经历就让笔者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2013年3月25日的早上8点半,笔者到达水库打下4个窝,深度分别为120、80、50、30厘米左右,左右相隔5~6米或10米。3个小时后,在80、50、30厘米深的窝点分别钓起了1、5、2尾,而120厘米的窝点纹丝不动,看到50厘米的深的窝点起鱼较多,中午吃饭前便又找了两个50厘米深的地方下了窝,下午就在这三处轮流垂钓。而在深水处打窝的钓友,最多只有7~8斤的渔获。

好窝生怕别人抢!第二天赶早就在前天收获颇丰的三处下了窝,可只起获了15条鱼,仅5斤左右。回家的路上一直在琢磨,同样的钓法和窝点,为何前后两天相差甚远,难道是将鱼钓完了?可在深水处打窝的钓友却超过了10斤。回家后一查天气预报,今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较前日都高了3摄氏度,难道是鱼儿往深处退了。预报明天得气温还要继续走高,根据这两次的垂钓经验,如果气温升高1摄氏度的话,钓深6~7厘米,也就是2寸,那么第三天比第一天的气温将会 高5摄氏度,窝深恐怕得差约30厘米,也就是1尺左右。

第三天笔者继续出钓,并依计行事将窝子下在80~90厘米处, 特地专门下了两个50厘米深的窝点来对比,令人惊异的是结果和过程都与第一天如出一辙,只是出鱼全部来自80~90厘米的三处窝点,而且个头较前日较大,而第一天无限风光,曾起获大鲫鱼的50厘米的对照实验窝,居然没有开竿(三天收获见下表)。

不过,做这样的调整时,钓友恐怕要考虑这样一些条件,一是要大水面,1000亩以上的湖库,滩处与深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太阳连续暴晒几天,气温快速升高超过鲫鱼最适宜的温度25摄氏度。

钓鱼表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