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如何寻找鲤鱼鱼道
自然水域,鲤鱼5月上旬产卵,经4个月生长,到9月中旬长得快的400克,小的也有250克了。鲤鱼底摄,喜在大水面沿岸带的水体下层活动,尤其是底质松软有淤泥的环境。鲤鱼食性杂、食量大,能在各种水域,甚至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并养成了掘泥觅食的习惯。
长江沿岸、江南不养鲤鱼,但湖泊、水库、河道中生活着大量鲤鱼,从春夏食藻类、腐烂的植物碎片,秋食螺蛳、幼蚌,至冬大量摄食水生植物的种子,加上人类生活产生的各种废弃食物,常形成定居习惯。所以钓鲤鱼有两种方法:环境使然,选定钓点钓定居鲤;区别底况,扼鱼道远攻近守钓散游鲤。
周边长有芦苇的湖泊,入秋后鲤鱼喜欢在湖岸凹陷呈袋形或喇叭状的芦苇根部寻觅食物。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于15厘米,水深80~100厘米,软泥厚5厘米,适合鲤鱼定居。传统钓用虾、蚯蚓、蚌肉、煮熟的红薯块做钓饵,用沤并微微发酵的菜籽饼、豆饼拌碎米、小米打窝。悬坠调4钓2,用腥味或腥香型麸类饵搓饵钓底。石砌湖岸,无芦苇的湖泊,沿岸行走2~3千米岸上无草,水中不见水生植物,意味着硬泥水底,无定居鲤。如发现某处长有孤零零小片芦苇、菱、藕、成片的浮萍则水底为软泥,尽管这些地方会浅一点,但周围深80厘米,水生植物附近深40~50厘米就有定居鲤。原因是虾、小鱼在此停留,软泥为螺蛳、蚌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即使没有鲤鱼定居也会吸引散游鲤在此逗留、索饵。若长有水生植物的区域过远,手竿抛钩够不着,可改用抛竿或矶竿,系炸弹钩捏槽食饵团连投6~8竿做窝,哪怕落点不一,只要误差在1米以内是不愁钓不到鲤鱼的。
水库两个位置多鲤鱼定居,一是大坝两端岸与坝的拐角处,受风的影响漂浮物汇集于此,时间长了下沉腐烂,成为鲤鱼的天然觅食场所;二是大坝与水底的相交处,附生螺蛳,坡岸底部多乱石,藏小鱼小虾,鲤鱼因食而定居。虽然钓远也会有鲤鱼上钩,但以散游鲤居多。大坝都作斜坡状,4.5米竿抛钩常到不了坝底,钩落在斜坡上;5.4米抛钩勉强接近坡底;6.3米竿抛钩才落钩坡底。搓饵钓底,饵、线组相同,4.5米竿抛钩风线长30~50厘米,鱼中钩后狠命往深水或左右逃窜,竿抬不起来,会把尾重500克的小鲤当成数千克大鲤。随后弃竿放失手绳,鱼游出数十米,折腾20分钟后牵到边却苦笑不得了。5.4米竿抛钩,钩正好落在坡和底的相交处,水深4.2~4.5米,风线1~1.2米,中鱼后竿举得高、戗得直,称鱼真实,控鱼溜鱼简单,不用放失手绳。6.3米竿抛钩,钩落在软泥上,距坡底90厘米,必须配合诱饵才能持续上鱼,中钩的就不一定是定居鲤了。
吴语地区把一端与大河相通,或曲或直流经村前屋后嘎然而止的断头河道称为浜。河浜砌驳岸、建桥、筑码头,隔着河前村人家的后门对后巷住户的前门。船只装卸农作物,居民洗刷时食物残渣、生活废弃物落水和由外河流入的漂浮物积聚、下沉,使河浜底部和码头附近成了鲤鱼的食场。与外河相比,河浜水势平稳,水流缓慢甚至不流动,于是有鲤鱼在此定居并形成了据色辨饵、视形识食的能力和耐污染、耐低氧的特点。
夏秋钓河浜定居鲤要注意三点:1.动静结合。逗不行改守,守钓无口试试逗,并注意逗的幅度和频率,尤其是鱼星有规律地出现时要避免因逗造成惊鱼。2.深浅互换。钓点鱼星频现,知道是鲤鱼却不咬钩就不能死守了,要结合钓深和钓浅变换钓点,移饵就鱼。3.浜底、码头附近多沉积物和淤泥,水体溶氧低的时候定居鲤嗅觉迟钝,用饵要突出形和色,如麦子、米饭粒无味,蛆色白、蠕动而小,与此配合用细线小钩鱼就咬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