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钓大棚做钓鲤鱼中浮漂的选择
随着北方进入冬季结冰期,室外垂钓已经不再符合大部分钓鱼人的需求,大棚作钓越来越盛行。对于很多初涉大棚的钓友来说,到底怎样选择一款合适的浮漂存在很大的困惑。下面,我就在大棚作钓中浮漂的选用讲一下自己见解,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思路。
一、浮漂的材质
大棚做钓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竿硬、鱼活性差、抢鱼时间短。这就经常会导致脱钩、切线的情况。而大棚室内高度不会太高,一般在五到六米就算不错的地方了。在这样的情形下,会经常性的出现浮漂跟大棚结构、浮漂跟鱼竿竿身碰撞的情况出现。
因为切线或者脱钩导致的跑鱼情况出现时,极硬的竿身会给浮漂一个很大的加速度,反应到碰撞上就是很大的动能了。所以,选择浮漂的时候就要又针对性。孔雀羽浮漂虽然在做钓中给动作稳定明显,芦苇浮漂在轻口鱼和滑口鱼中表现出色,但其本身的脆弱显然就不适合在作钓大棚鲤鱼中使用了。而在所有性能中表现中庸的软壳纳米浮漂似乎更适合这样的鱼情。软壳纳米材料可以在碰撞中以形变来抵消动能的冲击对机械结构的破坏,而现在普遍使用的软身漆也避免了漂身形状变化时导致的漂漆开裂的可能。
而且,纳米浮漂相对于羽毛和芦苇漂从成本上来说性价比更高,即使出现爆漂的情况也更能让人接受。不过,选择什么样的浮漂都是对不同的人群来说的,如果能掌握合适的提竿刺鱼及遛鱼,已经切线跑鱼后应变的方式方法,也是可以有效避免漂身碰撞造成的损失的。这其中的方法,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讲到。
二、浮漂的形状和吃铅
选择浮漂的材质,是为了选择更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的合适浮漂,实际上在做钓中对鱼货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真正影响出口的,还是浮漂的形状和吃铅。
首先说一下吃铅量。一般情况下来说,相同形状的浮漂对动作的表现形式是一样的,不同的吃铅只是带来漂身的变化从而导致灵敏度不一。在其他情况一定时,浮漂的吃铅越大,灵敏度相对越低,出口就会差一些。比如相同的一套漂,一号对于鱼口的表现肯定要比三号要明显。所以,在大棚中作钓活性较差的鱼时,吃铅不宜过大,我一般选在1~2.5左右的吃铅,对鱼口的反应就会比较明显了。
其次说一下漂型。影响漂型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鱼口的猾乱程度,是否走水,鱼吃口的力度和鱼的密度等。个人在大棚作钓时,会根据时间段的变化准备几款:前期准备一款长脚短身漂,这是因为翻身快能更迅速的反应出动作,短身的枣核型漂给出的顿口更明显;过了抢鱼期我会选择细长身浮漂,可以有效的减小水阻,放的吃口的幅度。而在开氧泵期间会选择吃铅稍微大一点的枣核型浮漂,因为其良好的抗走水性能,如果再钓的稍微钝点,在别人因为走水而不好观漂的情况下或许可以多钓两条。
当然,在现在依然很流行的大炮坑中,由于鱼体密度很大,很容易造成抢食的现象,这个时候再去计较水阻显然已经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的化就是要以快速到底和放大顿口为主要参考点,选在稍微大点的吃铅和枣核型浮漂就是很明智的选择了。
大棚作钓跟室外黑坑一样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没有哪两个黑坑是完全一样不需要变化的,所以,在作钓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根据现实情况随机应变,不可照搬。平时多积累,作钓的时候才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才有更大的机会在其中脱颖而出。
钓鱼123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