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何时好钓鱼何时不好钓鱼
一、节气不钓鱼。钓鱼界有一不成文的“禁令”:节气不钓鱼,不单是海钓,淡水钓也如此。为什么?我了解一些持这种说法的人,他们大都说不不出个子丑演卯来,反正节气不钓鱼,好像出钓会招来霉运一般。我们知道,古人通过气候的暖热燥寒以及物种的各种表现将春夏秋冬细化为二十四个节气,经过了千百年的验证,非常准确。二十四个节气反映的是气候变化的细节,因此节气间的转换十分微弱。而动物的感觉细致入微,人类感觉不到的它能察觉得到,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如说芒种到来前后,总能听到杜鹃催促人们播种的声声呼唤等等。鱼虽生活在封闭的水中,但它能通过风、雨、雷以及水温、气压来感知气候的变化。节气当日,温度、湿度等等的变化肯定是有的,尽管微乎其微。鱼能察觉出这些微小变化并作出某种反应,或感觉不适,或烦躁不安,或静观变化,或转移栖息地等等,此时暂时停口也就顺理成章了。从这一点分析,“节气不钓鱼”应该是从鱼没吃口而来,我认为,“节气不钓鱼”只是前人凭经验总结出的一种说法,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七十三、八十四,阉王不请自己去”也是一种说法,但九十高龄和一百高龄的大有人在。更何况节气的节奏并不标准,比如说惊蛰那天不打雷,雨水当日不见雨等。所以,对于流传下来的一些说法,你可以重视它,但不必盲从,任何事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何况这句话也非规矩方圆。现实中,违反“禁令”节气出钓的大有人在,有些是不懂,有些是不信。该出钓就出钓,丰收的口子也有,还没听说谁谁谁因为节气出钓倒霉的事发生过!
二、西南风难钓鱼。根据以往的经验分析,有两种情况值得参考,1.西南风带来的是暖流、热风,尤其是夏季,这种热风频吹,大量海水蒸发,容易形成低气压,闷热难耐。而水中严重缺氧,鱼感觉不适也就停口了。2.顺风顺水好钓,侧风顺水凑合,逆风顺水难钓。联系到西南风难钓的问题,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潮水基本上是东西走向,如果对应西南风的走向,起潮钓顺水面对的是侧逆风,这种垂钓效果很差。当然,一些内湾处湖水也有南北走向的,遇到西南风,对垂钓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其实,不单是西南风难钓,如果风向与潮水流向冲突,不管风向如何都会使垂钓受到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潮水变化,顺水逆风变成顺水顺风,局面就会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退潮好钓,有的时候涨潮好钓的道理。西南风难钓鱼是事实,但主要是指夏季和秋初,且影响也十分有限。把风向因素和潮水因素综合起来考量,才能对出钓时机和效果做出正确评估。
三、神仙不钓午时鱼。正午时分鱼确实难钓,这是事实。海钓上鱼的高潮期大体在清晨、上午9时至11时、下午3时至傍晚这个时间段,中午基本是个空白区。我的看法是,午时不是没有鱼,而是鱼此时停口了。究其内在原因:生物钟在起作用!人与动物有本质区别,也有共同之处。人有生物钟,鱼也有。以人为例,吃过午饭后,血液流向胃部,大脑缺血,精神不振,大脑活跃度处于低潮期,有些人需要睡个午觉,哪怕几分钟眯个眼打个盹儿也好。科学家研究了人体生物钟走势图形,发现了“V”形现象,也就是说在13时左右,人的精神状态正处于“V”的底部,此时人处于疲劳状态,需要休息。违反了这个规律很容易出事,中午开车出事概率高就是这个道理。鱼作为一种生物,体内也有生物钟在支配着它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高低,这或许是神仙难钓午时鱼的最好注解。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鱼休息的时候也适当休息一下以积蓄能量再战。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鱼的活动虽受生物钟影响,但受潮水和风的影响更大,即使在正午时分鱼的生物钟处于低潮期,如果此时潮水达到高潮,或是刮起一阵微风,应强打精神提高警惕,鱼群尤其是大鱼往往在这个时候出现。我就遇到多次“睁大眼睛不见动静,一瞌睡鱼就来”的情况,相信很多钓友有这样的经历。
四、地震前好钓鱼。曾经看过钱钢写的《唐山大地震》一书,其中有个章节为“大自然曾经警告过”。在这个章节里,作者罗列了一些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异常表现,如猪不进窝、牛马不进厩,鸡上树、狗狂吠、老鼠四处逃窜等反常现象,还有就是鱼特多,随随便便就可钓的盆满钵满,甚至用脸盆都可以捞得到(由于鱼竞相咬钩,所以有种说法是鱼想自杀逃避灾难)。2008年5月,台湾花莲外海发生地震的前几天,东山船工告诉我鱼特别多也特别好钓。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猜想是,鱼的感觉系统发达,能察觉到所处环境的一些细微异常,尤其是海底的鱼,它们离地心最近,能感觉到来门地心的异常,地震前它们或许听到了来自地心的隆隆响声,或许感受到了地心即将进发出来的能量热度,从而受到惊吓,感觉大难临头,纷纷从海底深处游向海面或近海浅水区……我常想,如果能像预报台风那样预报地震多好,可惜目前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所以这种机会是难以把握的。
五、鱼“认人认竿”。许多人都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在一起垂钓,饵料品种一样,鱼偏偏只吃其中一人的饵料;而同样一个人,放了多把竿,也只有其中一根竿闹腾得厉害,其他竿却毫无动静。好像鱼“认人认竿”,只选自己熟悉的下口。其实此现象的出现有几种可能:1.子线较细是吸引鱼咬钩的一个因素。鱼总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先试探然后吞食饵料,尤其是鲷类鱼,胆子小吃食非常谨慎。钓黄鳍鲷和黑鳍鲷,子线越细越好,有经验的海钓者都这么认为:别小看子线O.1或O.2毫米的细微差别,在鱼看来可是看得到和看不清的天壤之别。所以,容易中钩的一般子线较细,反之则于线较粗。2.鱼饵大小以及是否鲜活对鱼的选择至关重要。鱼的视力是很强的,一大团蠕动的活饵总是最先吸引它们的视线,尤其是在鱼的密度不高的情况下。同在一处下竿,鱼饵大鱼饵活的中钩概率比其他的高。3.正中鱼窝。鱼喜欢结群活动,发现一处适宜的地方就爱呆在那里游玩栖息,形成一个窝点。如果你的竿正抛到此处,那么恭喜你,中奖发财了!另外,鱼与兔子相似,兔子不吃窝边草,鱼也只吃窝里食。有时候你抛投饵料在其窝的边缘,也不容易被鱼光顾。所以钓鱼讲究一个抛投准确。4.我曾经提到过,鱼有枪食的特性,一条鱼在吃食,其他鱼会跟着抢食,从而对其他饵料视而不见。
六、鱼活跃时嘎然停口。曾经在垂钓时遇到过这种情况,潮水正常,鱼非常活跃,吃口频繁。突然间“万马齐喑”,一片安静,让人纳闷。对此我的分析是:1.海底出现暗流。海底时常有暗流涌动,从而搅起泥沙“遮天蔽日”。此时水底一片混沌,鱼看不见饵料,也就没有吃口了。2.大鱼出现。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大海那么广阔,什么样的鱼都有。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世界里,一旦大鱼出现,小鱼肯定落荒而逃,突然停口也就可以理解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换个钓组试试,没准“老鼠没碰到,碰到大老虎”。
以上分析纯属个人猜想,是否正确,欢迎商榷。其实,海钓还有不少谜团有待解开。我写此文的本意是提醒大家,今后遇到难以理解的现象,不要迷信,前人流传下来的不一定都是真理。而应多角度进行关联分析和思考,这样就不会被表象所迷惑,也不要人云亦云,丧失了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