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钓比赛时鱼情变化后如何调整钓法
近年来有了生长快,比银鲫更容易上浮的工程鲫,钓法宜拉饵钓底、钓离底为主,并逐渐过渡到钓三标深、两标身,节奏介于小鲫和中鲫之间。再有鱼种混杂、来源不一,因先前养殖的水情、环境、饲料不同,造成一种鱼认一种饵,此时作钓节奏的快慢既决定于饵味,又与钓棚、鱼饵状态和钓法有关,常表现为甲钓位节奏快,乙钓位却快不起来。另外赛前补充新鱼后久经考验的原塘老鱼,腥不吃、香不食,只吃沉底白饵,新鱼则有嗜香的离底,贪腥的沉底或微离底。如果再加上天气原因,别说节奏了,就是攻改守也等不来一口。特别是钓赛进入后期,从平均抛钩5次中一尾鱼到连抛20竿没一个信号,既无节也无奏,所以把握节奏要因鱼而异。
钓快鱼的最高境界不是场场领先,而是均衡上鱼,无论边位、中间位不快不慢,保持一个固定的节奏。然而钓赛规律却是首轮易为二轮难,三轮四季而为变数多。比较鱼获,除大边、二边外,首轮三边以内尾数差别不大,常出现两或三人得分相同的情况,说明技术相当,多一尾或少一尾与节奏无关,是细节得失。二轮以技巧谋鱼,以平均50尾为标准,多的接近70尾,少的30余尾,多和少相差两倍。从单位时间的抛钩、提竿频来看,似乎节奏相同,其实有虚有实,且更多的是以虚掩实。表面看都是打频率,但同样抛钩有的以诱鱼、招鱼为目地,有的是为了稳定鱼的泳层,有的困惑于鱼口而不得不放慢节奏。目的不同在观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若不是赛后当事人细述原由,即使尽在咫尺也难以明白。
技相同、巧作为。然而技公开,巧是隐蔽的,不易看清,饵捻一下,多打几下,手指湿一下水,2秒钟时间饵况变了;4秒钟换一副子线,钩距、长度、线径变了,操作依旧,节奏没变就多中了2尾鱼;浮标上推1目钓灵变钓钝,又多中了1尾鱼……三轮之失两种情况:有经验没机遇,有鲫鱼没把握好。
数年前北京一钓赛,两天6轮。第3轮起随着回锅鱼增多,没有人钓底了,第5轮回锅鱼占了七成,鱼获更少还出现了光头。可是第5轮后期有人发现:抛钩落点处有上浮水面的小鲫聚集,少的四五尾、七八尾,多的十几尾。于是第6轮开始下移浮标钓水皮,可是钩触水鱼就散了。然而略有不同的是,水皮鱼少,三四尾,其他鱼沉得深一点。此时抛钩鱼立马散去,但水皮鱼散了不代表沉在水皮下30-40厘米的鱼也散了,放慢提竿节奏,抛钩后等2或3分钟后鱼就咬钩了。继续放慢节奏,水面上三四尾鱼不抛钩,过一会七八尾,再过一会十几尾时才抛钩,则守5分钟、6分钟都不会有鱼咬钩。怕惊鱼而想当然,抛钩远,超过水皮鱼的聚集处会不会好一些呢?
尝试的结果依然是鱼散了。水皮鱼不咬钩两个原因:伤了嘴不思食,在鱼护中存放的时间长了,缺氧。水皮鱼容易受惊,但不要被现象迷惑,随它散去,放慢节奏守钓水皮下的穿层鱼。但是有一种情况:水皮不见鱼停留却又时不时露头或绽起一个水花,而且总在那个区域。钓这种窜上窜下,信号忽而平稳忽而强烈的浮鱼要加快节奏,哪怕手忙脚乱也在所不惜。如果此情况出现在最后一轮,则短时间内咸鱼翻身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钓快鱼又有另一层境界——适时改变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用节奏顺应鱼情,于被动中寻求主动。以鲫鱼为对象鱼而有钓快鱼,但同样快抛、快刺、快提,一轮注重抛钩远近,诱鱼恰到好处和饵味、饵型的完善,成败归于细节;二轮巧作为,以术谋鱼,把线组、钓棚、浮标调整到最佳状态而又不放过任何一次扬己之长的机会;三轮抓机会以守寓攻,捞散鱼、打水皮、七上八下钓全泳层,看似节奏相同却暗藏钓法的变化,其中既有经验成分也有临时起意。把握节奏三层意思:均速上鱼,避虚就实真节奏;改变钓棚、调整钓点宜虚掩实变节奏;变钓法,枪法不乱虚张声势假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