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分析水库钓鱼如何找底和钓底
在钓鱼中找底和钓底是每个钓鱼人的必修课,俗语说:谁人钓鱼不找底,谁人钓鱼不钓底啊?可见这是老生常谈了。
在水库钓鱼是我们广大钓友的选择,在水面开阔的钓点常能钓获大鱼,与鱼搏斗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常令我们神往。
我喜欢在水库垂钓,垂钓方法常用悬坠钓法也就是台钓并习惯调4钓2。在垂钓中发现,抛杆到位浮漂翻身站立,下沉到2目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浮漂在慢慢升高。有时升高到调整的4目后还继续上升。原以为是鱼吃饵送漂,但上升的速度比送漂慢多了,是在不知不觉中升高的。此时如果慢慢提杆,会发现两个饵还在钩子上。对这种现象感动莫名其妙。后来在一次垂钓时出现了挂钩,旁边的小陈也挂钩了,当时天气炎热,年轻强壮的小陈让我先拿着他的杆子,他下水去摘钩。他顺着他的鱼线在浮漂处将钓组提上来了。我扬杆收回后,他游到我的钓点顺着我的鱼线到浮漂处,发现水线(浮漂到钓组的线)是斜的,他让我向前送杆子,在浮漂快躺在水面处才从底下提起钓组。从而我发现造成浮漂慢慢上升现象的原因就是在水库垂钓时找底和钓底出现了问题。
浮漂之所以慢慢上升,就是在垂钓时钓组与浮漂之间成斜线状态。钓组的铅坠重量,被浮漂的浮力所承担。饵的重量被水底所承担。浮漂在风浪的波动下和风线(浮漂到杆稍的线)拉力下,促使饵团慢慢的滑动从而使斜线发生变化,浮漂慢慢上升。这种斜线误差和浮漂的上升对我们垂钓判断鱼讯是极为不利的。垂钓中保证钓组和浮漂成垂直状态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并经过多次试验找到了一些规律,现介绍给大家,并请多多指正。
在垂钓时,找底和钓底的原理是:当抛杆后(假如抛满杆)浮漂在风线(浮漂到杆稍的线段为风线)和杆长的限制下,以浮漂为中心,钓组围绕浮漂做圆周运动。钓组一边做圆周运动一边下沉,下摆到浮漂的垂直位置时下沉到位。完成了钓组的钓底动作。这是比较理想的。
在我们实际垂钓中,这种理想的动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是钓组和饵的重量(T)的影响,T越大下摆下沉越快,钓组和饵落地后产生的角度与垂直角度的误差越大。也就是钓组和饵沉底后与浮漂之间是一个斜线关系。T的大小与斜线与垂直线的误差成正比。
第二是抛杆的距离(L)的影响,L越大,浮漂的运动受限制越大,如抛满杆,风线绷紧浮漂到杆稍的距离就固定了。钓组下摆下沉时浮漂不动,产生的误差就大。如抛半杆时,风线处于松弛状态,钓组下摆下沉时浮漂受到钓组的影响会向钓组位置运动,在钓组下沉到位后,产生的误差就小。L的大小与斜线与垂直线的误差成正比。
第三是钓点水深(S)的影响,水越浅钓组下摆下沉的距离越短,产生的误差越大。水越深,钓组运动距离越大产生误差越小。S的大小与斜线与垂直线的误差成反比。
找底和钓底的误差 = T、L / S
判断钓组是否存在斜线误差的方法是:在浮漂翻身到位后,用手将杆子尽量前伸,使风线松弛。如果水线是斜的,浮漂会向钓组位置移动,浮漂会慢慢上升,说明存在误差。浮漂上升的越高误差越大。
以上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何在垂钓中克服呢?
在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饵和钓组的重量(T)、抛杆距离(L)是可以改变的。水深(S)由于受钓点的限制不能改变。
在水库垂钓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风的影响抛杆不容易控制。为了克服风的影响往往采用大饵团,甩大鞭的方法抛杆。用的饵大,T就增加。甩大鞭的方法使钓组处于满抛状态,L是最大的。这些都是造成产生误差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状态如何减少误差呢?在抛投时,改变重量T会影响能不能抛出去。而甩大鞭也是为了抛投,而且一抛投就是满杆。
看来减少误差还是改变距离L容易些。在抛投中不好改变,那么在抛投后能不能改变呢?实践证明抛投后改变L是十分容易和有效的。
采用抛满杆后,浮漂还没有翻身时把杆子向后拉50-60公分,此时风线仍处于绷紧状态,而杆子的长度减少了,人为的改变了距离L。等浮漂翻身站立下沉到位后,再把杆子向前送,使绷紧的风线松弛。有时浮漂翻身下沉到位后,浮漂全没入水中,当把杆子送回时,风线变为松弛,浮漂向钓组移动,没入水中的浮漂慢慢升起,从而减少斜线误差。浮漂最后能上升到你要求的钓目为佳。
如何确定杆子向后拉的距离?可在杆子前送浮漂到位后。再向前送杆子,看浮漂有无变化来确定向后拉的距离是否合适。如果再次前送杆子浮漂仍有上升,说明杆子向后拉少了,要增加距离。如果再次送杆后,浮漂没有变化,风线松弛的很厉害,说明杆子拉多了。经过几次操作就能找到规律,而找到合适的距离。
另一种方法是:抛杆后把杆子举起与水面成45度左右,用杆子牵着浮漂,等浮漂翻身并下沉时再放下杆子。这种方法不光改变了距离L,由于一直提杆牵引着钓组,增加了钓组下摆运动的时间和距离,相当于改变了水深S,使误差更小。同时,通过牵引浮漂还可改变钓组的落点,使钓点更集中。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垂钓变的更轻松,更有趣。以上是我的一点肤浅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好友批评指正。在此抛砖引玉,期待各位的高招。谢谢大家赏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