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利用鱼类生活习性来增加钓获几率

钓鱼123吴延明2016-03-31

一、鱼类自身的感官器官和习性

野钓环境中鱼类的感官器官比较发达,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一双侧线和形体语言,其中视觉在它们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据专家测试,在光线好能见度较高的清洁水体中,它们的视力范围可达3~5米;一般半浑水视距1~3米,浑浊水悬浮物多只能辨0.5~1.0米的距离。鱼的视觉既可以发现鱼饵,也能观察到鱼钩、钓线,鱼钩和钓线的颜色、坠子或浮漂;透过水面折射还能把岸上的人影、返光的钓具及返光的衣物摄入眼睑。由于人类的干扰,鱼类的习性经常处于一种“警戒”的生存环境中,只要它所看到的这些水上及水下物体不构成对它的危害、不影响它的觅食,它就会放松警惕。有鉴于此,作为钓手,就该知道如何做才能降低它们的警觉性了。

鱼的生活习性

二、鱼类习性的听觉警示语言

科学检测水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300倍,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80米,但在水体中的传播速度却达每秒1500米。有了这么优越的载体,无疑是为鱼类安上了极为灵敏的“顺风耳”。既然鱼类的听力听觉很敏感,再加上它们那双像“雷达”般的侧线接收分辨功能,那么作为钓鱼人,就要在声响和嗓音上加以戒免和防范,包括减低陆上响动和水上声响,尽量给进窝觅食和垂钓之鱼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让它们放松警惕减少戒心安心觅食。陆上鱼类习性中最害怕的干扰是:奔跑声、跳蹦声、撞击声、机动车轰隆声、喇叭声、喊叫声等。水上如“扔炸弹”式投饵料声、遛鱼的翻腾声、钓组落水声、重坠、鱼钩、饵料入水的撞击声、岸边鱼护翻腾声,还有机动船开船声、撒网捕鱼声、电毒炸鱼声等。子若鱼,为鱼设想,若处在担惊受怕、亡命潜逃之际的鱼,它能安心吃鱼钩上的饵料么?

鱼的生活习性

三、鱼类习性的隐身避害警示语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使水下世界荒漠化。而在保护得好的岛礁区、珊瑚区、人工鱼礁区、沉船区、海洋油井区、红树林区、草场区、芦苇区、水生植物茂密的湿地等,由于生态良好,这里的鱼类家族就会兴旺发达,加之海底森林、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淡水水域亦然)等的蔽护,鱼儿随时都能发现危险,躲入安全避护所或者逃遁。

鱼的生活习性

笔者小结:

想要在江河湖泊或是水库钓鱼时提高钓获鱼儿的成功率,首先要为鱼儿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觅食环境。要把自己隐蔽好,不要让水中的鱼儿轻易的就发现自己。因为鱼儿一旦察觉到钓鱼人的到来,自然就会感到自己是处于危险之中。就算钓友们用的饵料在好,鱼儿们为了保命还是会选择出逃。所以想要有个成功的钓获,就要先学会如何欺骗鱼儿。让鱼儿放松警惕,这样才会有成功的钓获。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