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破析大鱼警觉性】狐老奸鱼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抓 大鱼难钓?
大家好!和许多钓友一样喜欢野钓游玩,为了能钓住大鱼,和大家一样不辞辛苦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但是钓住大鱼的几率很小,空军而返的次数太多了,究其原因一个是自然水域大鱼本身就稀少,鱼资源匮乏,加上许多人出于经济利益过度捕捞,电鱼捕鱼网鱼甚至药鱼的,鱼儿生存环境更是恶劣,尽管随着国家倡导新发展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儿生存的水环境有所提高,但是依然不容乐观。今天咱要聊的话题不是这个问题,但和这个话题有关,那就是鱼儿本身警惕性高不高?鱼类是如何判定危险与否,如何逃离危险?
很多时候野钓自然水域,我们低估了大鱼的警惕性,或者说低估了鱼类的智商,甚至于会错误的认为鱼类比较傻,诸如: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等等。试想一下,鱼类面对恶劣水环境,能够生存下来并长大的大鱼,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磨难和多少危险,如果记忆力不好只有七秒的记忆,早已经被人们端上了餐桌,或者被其它天敌所吃掉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鱼警惕性很高,所以野钓过程中钓住大鱼的几率很小,除非这个地方鱼资源丰富,养殖塘或者是半养殖的水库等。
其实,鱼类和人类一样,都具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知器官,只不过人类会思考,具有特有的意识器官——人脑。但鱼类会利用自身的感知器官来辨别食物水流和各种危险。
鱼类还有其它动物没有的一种特殊器官——侧线。
大部分淡水鱼类都有这种侧线。鱼类靠着这种侧线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还能感觉到水中小鱼小虾的游动,当然也可以感知其它掠食性鱼类的活动,从而准确觅食或逃离危险。
鱼类在成群结队回游觅食时,也会通过侧线与同伴保持联系,不至于掉队或迷失了方向。这在野钓过程中,如果窝里就进了几条鱼,你钓住了一条两条鱼,其实其它鱼类是能通过侧线感知到的,如果其它鱼同伴感到了危险,自然就会远离这个窝点,大鱼狡猾的地方就在于此。
有些鱼类视觉不发达,侧线简直就是这些鱼儿的生命线。
鱼儿的嗅觉灵敏,能够嗅到水中各种食物和感知水质的好坏。还有极少部分鱼甚至于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人如吸烟喝酒等味道。野钓中,经常有钓友吸烟,然后用拿烟的手开饵上饵,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问题都会引起鱼的警觉。
鱼的味觉不仅在口中有,而且鳃部唇部触须等也有。鱼对含有生物组织的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鱼类根据嗅觉味觉感知自己喜欢的食物和不喜欢的食物,甚至于能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大鱼会对自己不习惯的味道浓郁的食物产生高度警惕和恐惧感。
鱼儿主要是通过辨别水中食物或水中的氨基酸变化,来辨别水质的好坏,一旦水质不好,就会迅速离开。
在水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鱼儿嗅觉显得更加灵敏,如鲤鱼的嗅觉灵敏度范围在10_15米左右。
鱼儿灵敏的嗅觉味觉会帮助鱼儿特别是大鱼对水中食物进行分析,过于具有诱惑力的特殊气味和怪异的气味都会引起大鱼的警觉,更何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鱼,一个熟悉的味道反而会让大鱼放松警惕,反之则适得其反。
鱼的听觉不像哺乳动物的,没有外耳廓和耳洞。鱼的听觉是通过振动感知外界的,大家都知道,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当中要快,鱼类传递信息也是这样,中鱼后大鱼在窝里拼命挣扎的声音,甚至于鱼儿发出的叫声,数公里之外同类都能听到。
野钓过程中,钓大鱼时保持钓点安静看起来绝不是空穴来风无稽之谈!当三五钓友在一起闲聊侃大山时,说不定大鱼在偷偷听你说悄悄话呢!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以前不是特别理解,现在看来古人对待野钓心得体会颇深!担心鱼儿听见看见受到惊吓,现在看来,很有道理!否则都很难理解钓个鱼为啥还要“草映身”“不应人”,今天看来一点都不夸张!古时候水资源丰富鱼儿成群结队,尚且如此钓鱼,更何况现在呢?!
最后再来看看鱼的触觉。鱼儿的触觉主要靠触须和侧线来感知外界的一切变化。前面简单谈到过这个问题,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气压的变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接收低频率的声音。这种能力是其它动物所没有的。从而可以使鱼类即使在昏暗浑浊的水中也能自由自在的游动和躲避潜藏的危险。其中,鱼体本身的侧线简直就是一架灵敏度非常高的雷达,外界即使微小的振动都逃不过其侦查,微小的振动即使是人在岸边蹑手蹑脚的脚步声都会被侦查到,如果感到有危险随时都会逃之夭夭。
综上所述,鱼儿特别是大鱼感知外界危险的器官如此完备,警惕性自然就很高了,大鱼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危险之后才得以成长,其狡猾程度或者说是本能的警觉性可见一斑!
俗话说得好:狐老奸,鱼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抓。一般动物的年龄越大,警惕性很高,大鱼也是如此,个体越大,活动觅食越是小心翼翼非常敏感。
野钓大鱼不好钓的原因弄明白清楚了,自然在野钓时就应该想方设法降低大鱼的警觉性。千万不能想当然或者是不以为然,通过调整线组搭配,饵料状态味型以及调整钓法以及尽量避免在岸边进行的各种让鱼儿感到危险的行为和语言,让鱼儿感到钓点附近是安全的,舒服又有好吃的,才不会摆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