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淡水鱼类的食性特点以及吃食特征

钓鱼123秩名2013-04-27

鱼的食性特点与鱼的摄食特点是两个概念。食性特点指的是鱼都吃些什么,是荤食还是素食,或是杂食,鱼的摄食特点指的是鱼怎样获取,吞食食物。了解鱼的食性特点对钓鱼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了解了鱼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调配饵料。鱼的食性特点可以分为七种,即肉食性,素食性,杂食性,浮游物食性,水底生物食性及变异食性,癖习食性。

(一)肉食性:有些鱼以小昆虫,小虾,小鱼,螺狮肉,蚬肉,蚌肉为主要食物,这些肉食性鱼大多数是较为凶猛的鱼和无鳞鱼,如淡水中的鲇鱼,甲鱼,狗鱼等。

(二) 素食性:有些鱼以水草,落入水中的植物碎屑或籽实,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如草鱼,鲢鱼,鳙鱼等。许多鱼以谷物类的粉状物为主要食物,有的也食瓜果,蔬菜。

(三) 杂食性:许多鱼绝非单一的食性,它们既食肉类食物,也食植物类食物,食性较杂。淡水中的大部分鱼时杂食性鱼,如鲫鱼,草鱼,青鱼,它们食蚯蚓,面包虫等软体类食物,也食各种粉类制作的面团及植物类食物,同时,它们也食水中的各种小微生物,藻类,植物残屑等。

(四)浮游物食性:浮游物就是漂浮在水面或水的上层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也有植物性质的。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以及小蚊虫,轮虫,桡足虫,枝角类虫等,食浮游物的鱼很多,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的,小鲌鱼,小窜鲦是以咬食方式来吃食的,翘嘴鲌,鲢鱼,鳙鱼有时也食浮游物。

(五)水底生物食性:有些鱼长期生活在水的底层,它们食水底层的水生植物及幼小的软体类动物,如蚬类,蚌类,小鱼,小虾,以及水底层的草,沉入水底的植物籽实,碎屑,如鲇鱼,鲤鱼,青鱼,鳖就是以水底层的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六)变异食性:鱼的食性有时也会发生变化,即由一种食性变化为另一种食性。造成鱼的食性变异的原因有一下两种情况。

1、生长期的不同:绝大多数淡水鱼在幼鱼阶段以植物的碎屑,浮游物,藻类为食,有些鱼从幼鱼期到成长期食性才有所改变,由素食改为荤食,如鳜鱼,青鱼,鲶鱼在幼鱼期都是吃素食的。

2、气温,水温的影响:一些鱼大热天喜吃清淡的素食,冷天又喜食荤食,如草鱼,鲫鱼,在早春气温低时吃蚯蚓,红虫,但到了夏天气温高时又喜食面团饵,这就是鱼的食性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七)癖食性:鱼有癖食性,会偏爱某一种或几种食物,如鱼塘主经常用颗粒饲料喂鱼,鱼便会对颗粒饲料产生癖性,甚至达到非颗粒饲料不吃的程度。有的鱼塘主为积压,常用鸡鸭粪喂鱼,结果鱼对鸡鸭粪有了癖习,如果在饵料中加入鸡鸭粪作为糟食,肯定能钓到鱼。

钓鱼人每到一处,尤其是到人工养鱼场钓鱼,一定要先摸清鱼塘主用什么饵料喂鱼,然后再饵料中添加该饲料,会取得不同寻常的效果。

鱼的吃食特征

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摄食方式,有些鱼长有牙齿,如鳜鱼、白鲳、鳡鱼等;有的鱼没有牙齿,如鲢鱼、鳙鱼、鳘鲦、翘嘴鲌等;有的咽部有牙齿,如青鱼、鲇鱼、黄颡等。

因此,鱼的摄食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有滤食、捕食和咬嚼式几种。

(一)滤食

有些鱼类吞食饵料不是像兽类那样用牙齿咬碎食物再吞咽下去,也不是像鸟类那样用嘴啄食,而是张大口去吸取食物。当鱼儿发现了食物后,先是张开鳃盖,然后张嘴,靠肌肉的收缩,将食物吸进嘴里。此时鱼儿的形体是头朝下,尾朝上。当鱼咬住食物后,身体就处于水平状态,再加上吞钩以后感到难受,便轻轻地向上昂头,以减轻钩尖的刺激,乘机吐出饵料。此时,立漂子由垂直变得倾斜或向上竖起,原来在水中的碎漂就会露出,这时正是提竿起鱼的好时机。

(二)捕食

鳡鱼、鳜鱼、狗鱼、乌鳢、白鲳等性格凶猛型鱼类,长有锋利的牙齿,它们的捕食方式是吞食。它们常常隐藏在暗处不懂,发现眼前或周围有可食之物时,便猛冲过去,张开大口将食物吞进口中,用牙齿咬食物。

(三)咽部嚼食

青鱼,鲇鱼,黄颡等鱼咽部长有牙齿,不锋利,但仍可咀嚼碎硬壳食物,吐壳吃肉。青鱼可吃螺狮,蚌,蚬等有硬壳的小动物,它们吃食方式是先张开大口,将食物和谁喝进口中,让水从鳃过滤出,将食物留在口腔中。

鱼种不同,适宜生长的水域不同,摄取食物的水层也不同。一片水域可分为上、中、下三层。鲢鱼,鲌鱼,鳙鱼多在水的上层寻找食物,草鱼,鳊鱼,多在水的中层找食物,鲫鱼,鲤鱼,青鱼,鲇鱼在水的底层摄食。

APP内打开